曬飛魚-蘭嶼地方誌|旅遊、潛水、住宿、文化、人物

蘭嶼咖希部灣林正文專訪:與文化結合的小島永續環保

蘭嶼隨著觀光發展環境也跟著越來越多破壞,在野銀部落有一棟建築,它的牆壁以寶特瓶沏成、它默默在小島一角守護蘭嶼的環境,它叫做「咖希部灣」。咖希部灣的林正文與這棟建築一起為這座島努力著,他的信念是環保必須跟文化結合,也因此這座從小出生長大的島嶼,給了他堅定的力量,克服許多難關走到今天。

身心靈的提升,帶入永續概念

「身體再勞動過後會感到疲乏,這時候會心動,會開始感恩這塊土地給予的一切,最後藉由靈動與這塊土地產生連結。」林正文一邊在地勢險峻的水源路上清理山泉水路,一邊分享他在這座小島學到的事,「我們有小米豐收祭,那就是再勞動過後、懂得感恩,而感謝上天的文化祭典,在這靈動的過程中與土地產生的連結,會讓你愛著這塊土地。」

愛上一塊土地會希望它更好,當看到現代化、觀光開發後的蘭嶼,突然地上多了許多寶特瓶、塑膠製品,林正文開始意識到,如果現在不開始做,以後這塊土地怎麼辦?這座從小出生長大的小島給了他堅定的力量,正當大家蓋民宿時,他在撿寶特瓶 ; 正當大家在觀光旺季帶遊客時,他靠著一群志同道合的環保志工,一起讓咖西部灣成長起來,就算再辛苦,林正文也願意付出自己的一切,因為他愛這塊土地。

咖希部灣(Kosiboan)

「我們蘭嶼話裡沒有垃圾這個字眼,以前的人都吃魚、吃地瓜,容器都用姑婆芋葉子裝,這些大自然的東西可以直接丟在大自然裡,所以以前我們都不知道什麼是「垃圾」。」林正文說在蘭嶼開始現代化、發展觀光後,人工製造的垃圾才開始出現。

「從台灣過來的海漂垃圾是蘭嶼最早的塑膠製品,一開始大家都覺得很新鮮,很喜歡去海邊撿東西,撿瓶子、撿棒球、甚至還撿過手榴彈,之後才知道那是很危險的東西。」現在的蘭嶼不同以往,垃圾的來源不僅是海漂,越來越多垃圾被帶進這座島嶼,咖希部灣便誕生了,咖希部灣(Kosiboan)在族語裡是「堆很多東西的地方」。

蘭嶼是世界的縮影

「你自己算算看,每年來蘭嶼的遊客有十幾萬人,一個人一天喝一個寶特瓶,算待三天好了,這樣有多少寶特瓶留在這裡。」林正文說蘭嶼是世界的縮影,在沒有垃圾外運能力的蘭嶼,只能將所有垃圾、污染不停地累積下去,短短十年的觀光快速發展,讓這塊土地承受了多少的負擔,這塊土地還有幾個十年?

繼續堅持著林正文的是他與這塊土地的連結,還有夢想。「若是有一天蘭嶼能夠把永續環保這塊做好,這樣的模式也能複製到其他有一樣問題的離島,甚至台灣、甚至世界。」林正文說:「蘭嶼是世界的縮影。」


曬飛魚

略帶鹹味的海風迎面吹來,這是大海的味道 ; 略感刺眼的陽光直撲而下,這是太陽的味道 ; 部落裡、竿子上曬著的,那是飛魚的味道 ; 灘頭上、拼板舟裡坐著的,那是達悟人的味道。

2020年夏天,我們掛起「曬飛魚zazawanzine」,探尋山海、踏遍部落,將小島令人流連忘返的味道重新曬了出來,讓每一位來到蘭嶼的旅人,真正地認識這座小島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