曬飛魚-蘭嶼地方誌|旅遊、潛水、住宿、文化、人物
曬飛魚

芋香瀰漫:深入蘭嶼「女人的海」,不一樣的芋頭田

芋頭,是老少咸宜的美味食材,不僅富含豐富的澱粉質、蛋白質和高纖維質,更兼具飽足感、營養價值,生長條件也很親民,極能適應乾旱貧瘠的土地。再加上耐鹽、耐風的特性,因此在常有鹽霧、颶風侵襲的海島環境,是最佳的作物。

與台灣本島相同,芋頭雖然同是主要澱粉來源,但追朔品種,本島盛產的檳榔心芋與蘭嶼因地理而植種的獨特的水芋仍在口感和香氣、用途上差距甚遠。


在蘭嶼,不免聽過一段諺語:「如果大海是蘭嶼人的冰箱,那芋頭田就像是蘭嶼人的穀倉」。討海生活的達悟族眼中,如果海是男人的世界,芋田是就是女人的海。

初入蘭嶼看到的一塊塊芋田,或許只是長出幾片青綠大葉的芋莖實體,但中間的水芋和各個角落的各有種名,靠水的和較乾旱的更有不同品系。不只是出自女性之手的悉心栽種,除了滿足裹腹之慾外,芋頭更是文化產物,在達悟祭禮中扮演重要角色。


人之島的百年家味

芋頭是蘭嶼人的主食,口感扎實、彈牙,一口一味的濃稠綿密 ,是充滿特色的在地美食,亦是蘭嶼人心中百年的舌尖記憶。相對本島而言,農物生長條件嚴苛的海島,一片綠地中只見芋頭屹立不搖。蘭嶼的芋頭獨特在於品項百百種,各有各的外觀、名字、口感和環境,達悟族人依水源多寡,在同一塊田裡栽植不同品系的芋,依土地水份的細微差異,供應生活上不同的需求。因此在同一塊田地中,就可能有不同品系的芋頭,為了鮮食或加工,甚至祭典等需求,光蘭嶼收穫的品種就達 12 種之多。

不同於本島遍地的檳榔樹,蘭嶼的人在水田、旱田裡種下一畦又一畦的芋頭,這些是古老祖先傳下來、自己家族與部落培育的在地品種。「芋頭 5-10 年才開一次花」,意味著自然雜交形成新品種的困難,而在蘭嶼,更被發現存有許多超過百年的品種,農業與飲食雙管齊下的保存,使芋頭形成蘭嶼珍貴的獨特芋文化。


台灣有芋百百種

Photo Credit:農業知識入口網

與大多根莖類主食相同,芋頭種植方式,大致分程兩種 水芋與旱芋。水田生產出來的稱為水芋,分成五種品種:Alaleng 、Mineysiver(又稱Mamasevehen、Maseveh)、Kalaro、Ovan、Milakasoli;山邊旱田生產出的就是旱芋或山芋。

雖然同是芋頭,口感卻迥異,料理方式更是大不相同。旱芋含水少,口感鬆軟,多用來做成甜點、鬆糕,好比是芋頭糕或芋頭籤等等,是我們平時在台灣常吃到的品種;而水芋就相對少見,入口濕潤扎實,比較耐煮,適合做成甜品,例如芋頭冰、芋頭泥或甜湯等等。
水芋與旱芋生長環境不同,開車或騎車環蘭嶼時,在環島公路的兩旁田中央亭立的植被就是水芋,適合種植在水源充足的地方,因生長較快,植株較為密集,故產量高,但同時下水田工作也較為辛苦;相對的,旱田的田間工作就便利許多,但種植密度較疏,生長也較慢,故產量自然也比較少。

芋田的種植之道飽含哲理,小小田地蘊藏著代代相傳的智慧,達悟族人堅決不使用農藥和除草劑,靠著婦女們勤勞的雙手,維持整齊與美麗。她們將雜草區分為好草、壞草,利用植物相剋的原理,讓好草壓抑壞草。因為族人不使用農藥,尊重自然的種植方式,也使得蘭嶼的芋田成為各種生物的家,田裡隨處可見到蜆、田螺,田邊的縫隙更時常躲著鰻魚與螃蟹呢!


在地餐桌的獨到料理方式

芋頭的食用方式,考慮到環境與費時費工,大部分都是用水煮,鍋子放三分之一的水,然後把芋頭放在裡面煮,煮好以後剝皮直接享用。臺灣菜多半講究三菜一湯,蘭嶼人也有自己的料理清單,族裡傳統飲食文化很單純,一盤芋頭就能當一餐,有飛魚時,搭配著芋頭煮一鍋魚湯也是一餐。

除了吃芋頭本身,有時蘭嶼人也會把芋頭的葉子鋪平,當成托盤並放在芋頭熬煮,等葉子熟了切一切,拌生薑混在一起吃,混入葉香的軟糯料理,也是一道特色山菜。而富含纖維的芋頭莖則是折斷後,用手把它外面的皮撕開,再用沙拉油、醬油炒成一道香噴噴的料理。


滲入部族日常的時令儀式

可以說芋頭參與了達悟人一生的每場重要儀式,在傳統的達悟文化中,芋頭不但是食物,更象徵著一個人的能力,甚至是一個家庭的身分地位。可以聽到部落長老們常笑稱「芋頭是一條魚」就如前文:「海是男人的田、田是女人的海」一樣,若說田是大海,種植的芋頭自然也是一種魚,都是雅美族重要的食物。不論大船下水祭、家屋落成、結婚、生孩子或命名的儀式,都有看見芋頭的身影。

每逢四月,蘭嶼都會過螃蟹節,又稱慰勞節(minganangana),此時芋頭就搖身成了充滿著儀式感的時令料理。為了這天的到來,婦女們必須事先去捕捉陸蟹,有時還需要深入山林挖洞穴,逼出螃蟹們,是件極其辛苦的事,捕捉後會將陸蟹暫時養在家中,待螃蟹節當日才能煮食。

平常蘭嶼飲食簡單,只有逢過節時有海鮮加餐,當蒸熟的螃蟹加上美味的芋糕上桌時,頓時撫慰了族裡男性平常勞碌奔波的辛苦,家裡的長輩們也會將所有的蟹螯串在一起,平均分給所有小孩。

除了螃蟹外,還有一種稱作「taroy」的特定肉類美饌,指的是切成輕薄長條狀,經過曬過或燻過後保存起來的肥豬肉,用火燒一燒,讓滴下來的肉汁滴在芋頭糕上,像是蘭嶼人的豬油拌飯,聞香就令人垂涎三尺!

除了螃蟹節,飛魚季有新船要下水時,新造好的拼板舟旁也會堆著高高的芋頭,將會分送給族人,承接著整場儀式。為了準備儀式所需的芋頭,儀式的前一年便會開始種植,並在新船下水的前幾天,部落婦女們穿著傳統服飾下田挖取芋頭,相當重視儀式感的精神傳承,不惜耗費近一週的備料時光,在這個速食時代實屬難得。


台東蘭嶼|朗島部落農事體驗|達悟文化

待久了繁忙的都市,田園生活成了忙碌生活中的嚮往,來蘭嶼除了水上遊憩,山邊農事也是別處體會不來的特殊經驗。經由親手整理平常鮮少見到的水芋田,來了解這項美味對於達悟族人的重要性,也能用最真實的溫度,展開深度的達悟文化之旅! 

如果造訪蘭嶼,又恰逢想嘗試都市品味不到的自給生活;來到朗島村185號的田間小路旁,跟著在地嚮導一步步深入原野,走近深山林,用一個多鐘頭的時間,讓自然走進內心,了解蘭嶼在地最純樸的家鄉味。


文字:水分子

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