曬飛魚-蘭嶼地方誌|旅遊、潛水、住宿、文化、人物

瑟郎冰沙小舖專訪:隱身冰沙店背後,遵循古法的隱藏版炒飯

開元港到紅頭部落必經路途上的「瑟郎冰沙小舖」,離港口僅3分鐘車程,成為許多遊客的第一站或最後一站。由投幣式卡拉OK改建的餐廳,牆面及天花板上佈滿遊客親手簽名的圖文,豪邁的老闆瑟郎以林投果冰沙及隱藏版炒飯,熱烈地接待遠方大島前來的遊客。

瑟郎冰沙小舖菜單
Photo Credit : 口木工作室

「瑟郎不是我的蘭嶼名」

「不要叫我老闆啦!叫瑟郎!」熟客都知道,不喜歡與人有距離感的老闆,喜歡大家叫他瑟郎。但別誤會了!「瑟郎」並非他蘭嶼的名字,而是沿用學生時期的綽號「色狼」。瑟郎笑開懷的說,改字是怕小孩丟臉,講起往事,穿著瑟郎T-shit的他就像個長不大的男孩,享受著瑣碎而美好的生活趣事。

聊著聊著,瑟郎便端出一盤昨日現釣的紅甘生魚片,甚至為了專訪匆匆跑去雜貨店買了兩瓶最愛的清酒和一手啤酒與我們暢飲!瑟郎的熱情,渲染餐廳每個角落,遊客不再只是遊客,更像是多年不見的好朋友。

瑟郎冰沙小舖老闆
Photo Credit : 口木工作室

大島求生活的討海人,最終回歸故鄉

高中到屏東就讀水產製造科的瑟郎,畢業後留在台灣結婚生子討生活,「跑工地一個月賺5-6萬,但光是閉眼睛就要給別人錢」,薪水一半是要繳房貸,再加上長輩也老了,於是瑟郎攜家帶眷回到家鄉,從頭開始。

2006年回到蘭嶼的瑟郎重拾討海人的身分、打魚賣魚,也曾接下核廢料貯存場換桶子的工作。兩年後,蘭嶼觀光業興起,乘著「小烏龜」(從富岡出發的小船)來蘭嶼的遊客,回程時人手一包飛魚乾,但是「蘭嶼的飛魚乾為甚麼要給台灣人賣?」,於是年輕氣盛的瑟郎一鼓作氣,引進蘭嶼第一台真空包裝機開展了新事業。

瑟郎冰沙小舖老闆娘
Photo Credit : 口木工作室

飛魚淡季,成就蘭嶼第一家芋頭、林投果冰沙店

達悟族只有三個季節,其中6、7月的飛魚捕撈終了季(Teiteika)以及冬天的等待飛魚季(Amiyan)成了瑟郎收入的空窗期,於是,瑟郎依循著一句閩南語諺語「要賺錢,第一賣冰,第二做醫生」,運用當地食材—林投果、蘭嶼芋頭,投入冰沙研發行列,成為蘭嶼第一家冰沙店。

瑟郎冰沙小舖
Photo Credit : 口木工作室

冰沙小舖不只賣冰沙

「炒飯,只是因為我愛吃」,瑟郎瞇起眼睛笑著說。廚房就像瑟郎的創作小天地,從煮飯的水量、悶鍋的時間、調味料的秘方到火侯的大小,每個環節都是創意與試煉。對瑟郎而言,做菜就像創作藝術品,享受火花碰撞新口味的挑戰,就像自製的辣椒醬,是用蘭嶼小辣椒浸泡米酒一到兩個月後,嘗試各種調味料組合才有今日的風味能為炒飯畫龍點睛。

「煮飯的功夫,飯撈起來要粒粒分明,再來就是食材」,瑟郎的炒飯顆顆分明、粒粒嚐到海鮮的香氣,章魚、飛魚、情人的眼淚(雨來菇)都是現撈現採。由於蘭嶼沒有飼養豬,因此臘肉是從台灣進口五花肉後,再由瑟郎自行煙燻的,問起臘肉好吃的秘訣時,瑟郎謙虛的說是蘭嶼保存食物的古老智慧。

Photo Credit : 大花

蘭嶼男人精神:堅持自己做

「人的夢想,不外乎吃飽穿暖無憂無慮,可以常去釣魚就好啦!」小舖的牆壁上掛著瑟郎與30公斤大條紅甘的合照,對瑟郎而言,釣魚是調劑身心靈的休閒娛樂。「釣大魚不難啦!只要用活餌就可以了」,看似輕鬆,但實際上卻要多花一倍功先釣寄居蟹作為活餌。

「凡事都要親力親為,但不必多說」是達悟族人的男子漢魅力;從煮飯、拉電線、裝潢設計、釣魚,堅持自己做,是蘭嶼男人的精神。從賣飛魚乾到經營小舖,或許瑟郎並無過多解釋,卻能感受到他對蘭嶼土地真誠的心。

瑟郎冰沙小舖老闆
Photo Credit : 口木工作室

離開蘭嶼前,再次拜訪瑟郎,隔壁桌要準備回台的遊客想購買瑟郎特製辣椒醬,我們也跟著湊一腳,瞇著眼的瑟郎,一樣笑著大方地說「我們沒有賣啦!但可以去拿罐子來,我裝給你!」

瑟郎小舖的豪邁熱情與謙虛踏實,是達悟族人的魅力,下次來到瑟郎冰沙小舖,除了吃林投果冰沙外,別忘了點碗章魚臘肉炒飯及情人的眼淚,並記得大喊一聲「瑟郎」!


編輯部